-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以濯:123.233.107.68m(19.11.29.12:56)期望有多高 失望就有多大 不嗷嗷不行了是嗎
- 鑒真:210.34.186.163人總歸是群體性動物,這種群體性的特征之一就是排他性。也許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 仉龍.dwg:139.214.221.1259.26延遲補// 即使能在一些細小的點中找到對女排自身、對時代以及對體製的反映與討論與抗爭(例如郎平對女排製度的改革,會議室之戲),但總體來講還是有些失望。當所有的目光集中在郎平一人身上,老女排隊員全體失去姓名,當鞏俐的表演已是名聲大於實際,黃渤和彭昱暢也隻讓我感覺在演他們自己,當這樣一個從製作到卡司都讓人期待的體育電影,居然也隻會靠民族情緒的渲染烘托在影院讓你落淚(八佰),我想我很讚同“這種方式的確奏效,但我並不喜歡”這一觀點。能理解選擇最有戲劇性效果的兩場比賽來拍,但全片節奏還是不可避免的失衡,結尾十分突兀。大概因為是同一個製作班底?這部片在剪輯攝影等方麵帶給我與《少年的你》十分相似的觀影體驗,但曾國祥似乎在情感的把控上更加克製一些。(見仁見智吧我也看到許多言論說少你後半部分過於濫情…
- 奧利奧代言人:222.77.130.247長達十五分鍾的長鏡頭群戲調度絕對可以算近幾年最震撼最有力道的名場麵之一,極具張力與壓迫感的大辯論利刃般剖開羅馬尼亞乃至歐盟最當下所麵臨的社會問題,如片名一般完成整套精準的核磁共振檢查。
- 梁子涵Vincent:36.60.103.233想起來,《奪冠》是在1月疫情開始爆發前夕,在電影院看的最後一部片子。 彼時電影院還沒被關停,座位也還沒有被隔開。周圍人都勸我別去影院了,可當我入座時還是座無空席,每個人都帶著口罩的場景還是第一次見。 映後見到了陳可辛導演,他感謝大家還會“冒險”前來。回到家第二天新聞滿天飛,鍾南山院士確認了病毒會人傳人,疫情正式爆發,想想真是後怕。隨後電影從賀歲檔撤檔,電影進入寒冬。 此時再一次看完《奪冠》從影院出來,看著大街小巷人來人往,恍惚錯覺這8個月的時間好像一段故事的插敘,幸好故事終究還是回到了原本的主線。 電影很好,女排很好。 也希望一切慢慢回溫,回歸正軌。